城市化网讯 近日,在河北省科协年会暨沧州渤海新区人才项目洽谈对接会上,城市化委员会荣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浩坦言,“虽然海水淡化技术已很成熟,但相对于大部分城市的自来水价格,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全方位扶持和培育。
“我国研究海水淡化技术起步较早,目前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技术中心。” 王浩表示,1972年,国家海洋局在杭州第二海洋研究所成立了海水淡化研究室,现为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主要是做膜法淡化过程的研发;1984年,组建了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主要是做蒸馏法海水淡化过程的研发。“经过近40年的研发和示范,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已建海水淡化装置中,反渗透法约占总容量的74%,蒸馏淡化法约占25%,其他海水淡化法约占1%。”王浩说。
他表示,海水淡化一般要高于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海水淡化成本包括能源费、药剂费、设备费、管理费等。多级闪蒸成本相比来说较高,反渗透技术综合能耗最低,但反渗透膜一般五年更换一次,固定成本比较高。“应将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配置体系和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王浩建议,从国家水安全战略的高度,鼓励火电、石油石化、化工、冶金等高用水企业布局到沿海地区。
他认为,应将海水淡化项目纳入公益性工程建设项目,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和配套政策优惠。同时,对为城镇生活供水的海水淡化项目,其建设资金应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允许经批准为城镇生活供水的海水淡化水优先进入城市自来水管网,对淡化水与当地自来水的差价财政应予以补贴;海水淡化涉及的管网视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应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海水淡化成本的最大因素是能源费,要从国家水资源战略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将‘水电联产’政策上升到国家层面,增加‘水电联产’电厂的发电灵活性,促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王浩说,膜法海水淡化中,电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一半左右。同时,淡化水输送需要另外建设输水管网,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淡化水成本要高于传统供水价格。这就需要政府给予电价、水价、税收等特殊优惠政策,否则海水淡化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均难以正常运行。
在王浩看来,还应全力发展海水淡化利用新技术。以热膜耦合技术为例,从全球已建成的热膜耦合项目来看,综合成本较传统技术低10%~15%左右。同时,正向渗透膜、电渗析、膜蒸馏等新技术和石墨烯等新膜材料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正在或将要进入产业化阶段,这将使海水淡化产业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吨水成本将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