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网下载游戏_爱游戏ayx官网下载

正元地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29 11:43:07作者: 爱游戏官网下载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继续坚持“陆海空地”四位一体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的业务方向,大力拓展新兴业务。充分的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业务优势,持续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并大力实施成果转化与推广,持续加大市场开发投入和创新商业模式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完成了地下管网探测、清淤、检测、修复等管网运行保障全生命周期业务实体的打造,进一步融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拓展地下空间和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生态环保相关和衍生业务,不断提升公司地下管网细分业务的市场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智慧城市新兴业务,创新地理时空数据、物联网、智能化工程应用服务,在智慧管网、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园区等领域通过与地方国有企业深入合作,成功设立福建海丝正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数字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迈出坚实的一步。此外,随着实景三维需求逐步释放,公司持续加大高端装备投入力度,发挥在航空遥感测绘方面的核心优势,积极拓展相关市场,测绘板块业务向新兴领域聚焦。

  报告期内,受需求变化,竞争加剧,项目资金回笼减缓等因素影响,在收入下降和成本费用占收入比重上升的双重挤压下,公司测绘地理信息板块、智慧城市板块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面对不利局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整体效果不及预期。

  未来,公司在业务结构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持续采取积极措施。一是探索新的业务方向。聚焦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安全应急能力提升,主动融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切实推动业务结构向矿山(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石油等能源资源行业和化工等高盈利行业,水利、生态环境、安全应急(包括平急两用)、乡村振兴、军民融合项目等国家重点关注领域拓展;二是持续创新商业模式。扩大营销渠道和覆盖范围,积极开拓非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客户群体,以降低对单一客户群体的依赖;三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领域核心技术,面向排水、燃气等行业,提升安全风险综合评估和安全风险预测预警模型技术水平;面向排水集团、燃气公司等企业侧需求,补齐产品短板,打造核心竞争力,为扭转公司被动的经营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公司主营业务由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和新型智慧城市三大业务板块组成。随着地球物理公司整合完成和正元数科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由航遥公司、地球物理公司、正元数科公司三家专业公司分别支撑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经营结构形成,业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公司坚持大力拓展新兴业务,坚持发挥地理信息的行业优势,以地下空间安全智慧化应用为切入点,加快以精细化城市管理和行业公共安全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化和专项应用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面向行业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智慧城市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248.9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0.93%,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2.56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32.23%,较上年同期提高3.47个百分点。研发方面,开展CIM基础平台、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与安全风险预警平台、燃气管网运行安全监管平台及排水专项软件等产品升级迭代。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全国找矿突破调度指挥系统编码开发项目,推动公司业务向总局地质找矿主责主业靠拢。基于UE4虚幻引擎的数字孪生城市关键技术研究,在原有智能厂区建设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至中小型城市,丰富了基于UE4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目前该平台正在推进融合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项目方面,主要完成包头市城市黑臭水体综合监管平台建设项目(一期)、浙江湖州金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水务平台采购、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衢州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一期)采购项目—建设期等项目。

  地下管网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6,381.1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1.7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1.59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33.70%,较上年同期提高0.65个百分点。研发方面,研究管道清淤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工艺的改进方法,优化工程施工的技术和流程;推进管道检测影像智能识别系统、试验研究管道健康缺陷多手段诊断技术的提升和完善,开展市政排水管网健康全过程管理智慧监管系统应用技术攻关和排水管网检测评估及修复系统、燃气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和城市生命线多源数据融合处理系统等产品研发。项目方面,2023年主要完成罗庄区雨污管网检测及地下管线物探项目(二期)、烟台市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城区雨水箱涵清淤疏通服务、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等项目。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2,577.8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7.36%,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97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20.80%,较上年同期下降1.72个百分点。研发方面,围绕实景三维模型单体化等技术,推进实景模型应用技术研发;基于遥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要素提取技术研究,已初步实现遥感解译智能化,提高了解译效能,降低了遥感数据处理成本,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项目方面,2023年主要完成山西省优于0.2米和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获取及处理项目(第3包)、棠下街棠下股份合作经济联社(金融城北区范围外)全面改造项目基础数据调查等项目。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等持续深化研发,提升公司基础平台层能力。集成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拓城市水生态、数字孪生水利、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业务方向的产品研发,持续完善公司“1+1+N”架构的智慧城市产品体系,为公司的城市环境、智慧水利、城市安全等专项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运营服务。

  持续深化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市政水利三大业务板块核心产品研发,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地下市政设施、城市生命线安全、智慧化工园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产品体系,快速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其中基础平台包括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二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和融合集成数字平台等;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方向包括数字管网管理系统、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病害检测与健康评估系统等;城市安全方向包括城市安全数字孪生一张图系统、城市地下管线风险评估系统、排水设施管理与健康诊断系统、燃气管网安全在线监管系统、智慧井盖智能监控装置与监控预警管理系统、供水设施动态监管系统、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数字孪生水利方向包括正元黑臭水体综合监管平台应用软件、污水提质增效动态监管系统和流域防洪应急指挥系统、城市防汛内涝管理系统等。城市治理方向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监测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决策建议系统、数据汇聚与数据治理系统、城市多发违法形态监管系统和数字执法智慧系统等;智慧园区方向包括园区综合管理系统、园区安全生产系统、园区环境保护、园区基础设施管理、园区封闭管理、园区综合服务等。城市水环境治理方向,包括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管控平台、水生态多专题场景应用平台、水生态统一业务监管平台、水生态感知监测系统、水生态协同监管系统、水生态研判分析系统、重大事故环境应急系统等,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自动站及水动力模型算法等技术,服务全域河湖水系河网的生态质量监测、预警及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实现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及各级业务协同,辅助水生态环境治理相关分析决策、考核评价。服务特点突出基于“地理信息+”和“物联网+”,基于全空间三维地理时空数据和物联网感知安全运行监测体征的智慧城市专项应用。

  针对当前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河湖保护等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相关需求,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业务链,在地下管线探测服务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形成了地下管线探测建库和病害治理、智能化监控的“四措并举”一体化专业技术优势,可以服务于城市和厂区园区的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也可为地下管线专业权属单位提供探测建库、病害修复与智能监控一体化服务,为地下市政设施综合管理、城市生命线安全预警管理、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以及厂区园区的总图管理,提供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能化建设的解决方案。主要研发产品包括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电子手簿、地下空间智能量测系统、管线巡检装置、管线探测便携式接收机、管道清淤装置等管线探测业务产品,地下管线数据处理与智能成图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与共享交换系统、地下管线隐患评估系统、地下管线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排水管道检测缺陷智能识别系统和正元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管线信息系统。服务特点彰显基于管网信息化的一体化、智能化,突出了线)相结合的管网安全运维保障。

  公司不断创新包括地面移动测量、中低空航测遥感、海洋测绘和地球物理探测在内的技术手段和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处理与三维建模技术,可以提供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互联网地图服务,并形成以地面移动测量、中低空航测遥感、地下管线探测内外业一体化服务的全空间地理空间数据协同生产与服务优势,可以为不同行业、企业厂区园区,提供定制化的地上地下全空间二三维地理时空数据生产加工与应用服务,可为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和一网统管、空间规划一张图提供地理时空数据生产加工与更新服务。自主研发产品包括高分辨率影像解析与三维建模系统、基于无人机航摄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基于倾斜摄影测量和LiDAR技术的房地一体项目数据采集系统等航测遥感业务产品,正元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正元地理信息时空信息云平台、专题数据采集建库系统软件、正元不动产、自然灾害、农房一体化信息数据采集系统等定制软件。服务特点突出了地上地下相互协同、海陆空地“四位一体”。

  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招标、商业洽谈和合作运营等方式获取业务订单,按照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交付以及相关的售后服务。公司通过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地理信息数据、软件产品和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服务采购和物资采购。服务采购内容包括劳务和租赁服务。劳务采购主要包括作业过程中辅助性数据采集、加工以及配套服务所需的劳务采购;租赁服务采购主要包括航摄飞机、海洋测绘船只、地面作业车辆以及项目场地租赁。物资采购内容主要为专业仪器设备和耗材。

  公司针对对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需要,根据自身生产能力及项目进度对包括辅助性劳务和技术服务、工程、软件开发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辅助性工序通过集中或分散采购的方式进行对外采购。公司拥有满足管理业务需要的采购管理程序,确保采购管理合规高效。

  公司主要采取订单式生产和服务模式,即通过投标、商业洽谈和直接接受委托方式取得业务项目订单。按照双方合同约定交付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完成设计、产品生产、交付或提供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技术服务的生产服务环节主要包括:签订合同、项目立项、技术设计、施工作业、验收及成果交付、质保服务六个阶段。依据公司内控程序完成合同评审和签订,并交由项目实施部门进行技术设计,组织施工作业,完成产品的生产并向专业机构申请验收,项目生产服务过程按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验收合格后进行成果交付;公司对已移交的产品提供售后保证服务。

  公司采取多渠道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客户需求,通过多种形式推介公司品牌和业务能力、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通过商业洽谈、投标取得订单。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形势调整市场销售体系,优化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营销网络。目前公司客户群主要为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推广销售。

  (1)通过走访、网站、展会、技术研讨等方式,收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客户需求,向行业与客户宣传推介公司技术与业务,积极维系老客户,寻求增值新服务,努力开发新客户,建立服务联系,获取商业合作信息。

  (2)取得商业合作信息后,由公司市场营销部门进行投标、商业洽谈。对于招投标项目,经过招标文件评审,确定投标后组织编制投标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投标,中标后开展沟通、洽谈、项目合同评审与签订。无需投标直接进行商业洽谈的项目,根据客户需求展示和证明公司实力,沟通洽谈合作事项与要求,经过合同评审后签订项目合同。

  (3)通过与地方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采取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持续获取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业务订单,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本地化运维服务。

  公司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及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来取得收入。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服务要求、服务成本等因素制定竞价方案参与市场竞争,通过采取先进技术手段、高效组织管理等提高效率获取合理收益。近年来,公司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整合资源深化合作,积极开展央地、校企合作,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与泉州市、保定市、东营市河口区、荣成市、东莞理工学院、中国地震局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17家地方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泉州市、保定市分别合资成立福建海丝正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数字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融入地方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城市安全、水旱灾害防御、矿山治理等方面建设,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业务来源。

  公司已建立起高效的研发体系,在总部设立科技中心,打造以科技中心为核心、二级单位联合共建的协同研发体系。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3年6月成立数字科技研究院,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和产品研发。

  公司是地理信息数据和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以及水环境治理服务运营商。围绕园区建设、地下空间智慧化、新农村建设、城市群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等领域,以时空地理信息作为跨行跨领域各类数据的“集成底板”,天然具备对各类数据进行融合贯通的优势,以图层形式进行叠加融合,从而实现对各领域运行情况的精细感知和时空知识推理。鉴于地理信息在数字中国、新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中的“底座性”作用,在服务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智能化、泛在化、普适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2024年数字经济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将持续彰显,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数字经济新赛道系统布局步伐加快,各地方围绕中国式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索,协同推进生态升级和细化实施。一方面,在国家数据局机构建设落实落细的牵引下,地方将以数据局工作体系构建为引领,加快构建广覆盖、全要素、深融合、促共享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创新,突破技术产业发展“无人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各地将进一步把数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数实融合领域,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各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活力,提升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作出部署,强调要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做实做细城市体检,提出了包括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在内的12条具体行动,这些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

  同时,国家战略全方位布局数据要素发展,我国数据要素政策进入体系化构建阶段。随着“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进展加速,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方向愈加明确。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大模型与大数据相得益彰的发展态势中,数据要素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各地方、各部门、各大企业纷纷加快数据要素领域布局,从体制机制、市场流通、产品研发、标准规范等多层次、多角度开展落地方案的深度探索,涌现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新热潮。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工作。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将有利于破除“九龙治水”的数据治理环境,平衡数据要素安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推进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公司具有丰富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可深度融入数字政府建设中,规范数据采集、加工、使用过程,丰富数据应用场景,进一步探索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公司培育形成的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核心业务,可有效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大潮,在数字政府的投资、建设、运营中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另一方面,公司拥有在地理信息领域数据采集、处理、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可形成一系列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和产品,通过数据资产交易实现数据资产的变现。公司可以在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数据资产运营的战略部署。

  另外,中央财政预算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从中央财政支出来看,国家在乡村振兴、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专项补助资金较高,呈现支出刚性增长趋势;从政策支持来看,城市治理、城市安全、矿山修复治理、生态保护及修复等领域均有相关政策作为引导,同时也是涉及民生、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领域,是各地政府必须开展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及相关技术是数字经济、新型基础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各领域的重要支撑。整体上,该产业细分领域广泛,市场参与者众多,总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该产业与公共服务领域、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的融合度较高,协同发展效应显著。

  随着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亦迅速提高,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为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等对城市发展的挑战,顺应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智慧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得到缓解,智慧管网、智慧市政、智慧园区等相关应用,解决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带来的城市安全、城市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难题,城市建设的深入产生更多的智慧化应用场景需求,业务增长空间较大。

  公司是国家首批获得甲级测绘资质的大型地理信息企业,拥有覆盖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获取、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的多项高等级资质;主要业务为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和地理信息相关服务;现有从业人员2000余人和多项具有突出优势的核心技术。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全国,服务领域覆盖城建、规划、国土、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林、海洋等各行业,是第一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首批战略合作伙伴。2016年至2023年,连续八年荣获全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公司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拥有94项专利和845项软件著作权,公司主持制定行业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7项、团体标准15项。其中以自有核心技术打造的正元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要求,作为智慧城市核心基础平台,在福建、浙江、山东等多地得到应用,2020年3月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近年来,公司相继获得“十二五”中国智慧管网领军企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战略合作伙伴、“十三五”化工园区优秀服务商、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2021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中国测绘学会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等众多荣誉称号。产品先后被评为202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最具潜力奖、2023年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奖、卓越贡献奖、2023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软件奖、2023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典型实践案例、宿州市智慧管网项目-优秀应用案例奖,2023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2023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公司作为中国卫星(600118)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石油石化安全与应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等,积极参与相关技术和产业研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产业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公司抓住数字化发展大潮赋予的历史新机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形成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核心业务,在城市安全、城市韧性、城市治理领域的“数智化”赛道上持续发力,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控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城市安全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湖北十堰的“6-13”燃气爆炸事故,河南郑州的“7-20”特大暴雨灾害,宁夏银川的“6-21”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以及北京的“7-29”特大暴雨灾害,这些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导致城市安全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为筑牢城市安全底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该工程将利用各类智能感知设备等数字化手段,旨在及早发现和管控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通过这一举措,城市的安全保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好地维护。同时,这也将夯实城市运行的安全底座,使城市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宜居的环境。

  在城市生命线安全领域,公司深耕二十余载,荣获“十二五”智慧管网领军企业称号,开创了中国管线探测、检测、修复治理、智能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行业先河,自主创新研发了工程治理+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体系,研发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燃气泄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供水爆管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防汛预警指挥决策系统、桥梁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综合管廊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并于2023年被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从源头解决地下管线底数不清、位置不明、病害不掌握、隐患除不尽等城市安全管理的痛点堵点。统筹建立地上地下全方位、立体化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切实预防城市道路塌陷、挖断管线、爆炸燃烧、跑冒滴漏、城市看海等重大安全事故,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在安全生产领域,公司针对危化品安全、矿山安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已经形成数字孪生智慧化工园区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园区重大危险源监管、封闭化管理、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安全生产智能化管控等研发形成了成熟的软件产品,已在全国十多个化工园区落地应用。在矿山智能化领域,目前已拥有矿山数据采集系统、地质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地下采矿三维动态监管系统、矿山三维动态监管系统、露天矿山采掘视频远程监管系统等成熟产品。正在研发矿山安全监管与预警系统、智慧矿山数字孪生平台等产品,预计今年正式投入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矿山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自然灾害防御领域,公司聚焦城市洪涝和地震灾害防灾减灾,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时空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研发城市防汛内涝预警平台和智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事业现代化。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公司作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社会责任感,在山东、安徽、浙江、吉林、福建等多地实施城市防汛预警监测平台建设,通过防汛大数据分析平台,持续动态收集分析历史降雨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各类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强化临灾预警、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实现对城市内涝精细化、精准化的时间和空间预测预警,整体提升地方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公司研发的流域防洪预警决策系统,更加突出以数字科技支撑流域洪水科学预测预警,充分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中低空航空遥感、时空智能分析、三维仿真、水动力模型、淤积测算模型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实时雨情、水情的预报预警,并通过防涝大数据分析算法,进行河道洪水分析、淹没影响分析、灾害损失分析等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并结合三维时空数字底座,进行过程仿真模拟演示,为灾情预判及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分析能力,大大提升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在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方面,公司更加注重时空大数据、CIM+BIM、物联网感知、数字孪生、三维模拟仿真推演等数字技术与地震防灾业务的深度融合,研发了智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发挥时空地理数据整合优势,融合地上三维模型、地质三维模型、地下设施模型、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物联网数据、地震专题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实现多维多层级场景融合,建立底数清、更新快、易共享的城市地上、地下防震减灾全息数据“数字底座”。发挥二三维GIS时空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可视化技术优势,研发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系统,为城市防震减灾政策制定、重大工程规划选址、抗震设防管理、应急准备和备灾方案制定、灾后救助和恢复加固重建提供依据。研发了地震快速评估与应急救援系统,基于地震三要素、建筑、人口等信息进行快速评估,并展示评估结果,同时提供灾情专题图制作与地质灾害评价,并将结果分阶段进行信息上报。面向震情,提供指挥调度与研判分析,提升震前应急模拟分析、震后灾情快速获取与研判能力,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支撑。研发了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系统,对应急任务进行梳理和评估,从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指导应急救援。通过对应急救援能力、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应急资源物资储备等因素的现状、差距和补短板建议进行分析梳理,提升应急准备能力。公司研发了地震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按照不同权限等级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准确的地震公共服务,为增强社会的震害防御意识、减灾科普知识和应用技术提供信息支撑服务。

  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城市运管服平台,是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立足“海陆空地”四位一体的地上地下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优势,快速构建城市级CIM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化地址库、建筑物、基础设施、城市倾斜摄影模型、BIM、地下管线管廊和地下空间模型等多种类、高精度的三维数字模型,建立城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公司研发的城市级CIM基础平台,作为城市统一的三维空间数据底板,可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实体性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可用于支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园林、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商业、人口管理、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通过数字化提升城市运行效能,不断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公司坚持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紧紧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三大核心,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凭借公司的科技创新优势,研发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城市治理领域的核心应用,并成功应用于衢州、东营、宿州、亳州等地,构建了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模式,加速推进城市管理智治体系建设,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公司坚持城市排水“厂-网-河”水环境一体化治理理念,采取源头、过程、末端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思路,落实源头污染控制、管网效能提升、污水处理经济高效、河湖水体容量恢复等关键节点,实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针对源头排污溯源,研发排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实时采集雨污管网关键节点、排水接入点、河道排污口处的水质监测大数据,掌握城市排水管网水质情况,结合排水管网污染物溯源诊断模型,建立污染物特征因子分区诊断算法,实现对管网水质监测、预警、水质问题精准快速定位。针对排水管网普遍存在破损、塌陷、淤堵和外水进入等各类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隐患,采用排水管网非开挖或少开挖管网修复治理技术,快速实现管网原位修复,恢复排水功能。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公司构建了水环境多业务协同治理平台,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自动站等技术手段,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了工程区域负荷污染计算技术、分散式污水截留与处理技术、河湖底泥处置综合技术、原位水体快速透析工艺技术、新型复合式水质提升工艺技术、城市河网滞流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突发水事件预警可视化平台等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河湖水系河网的生态质量监测、预警及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公司坚持水岸同治的“厂-网-河”水环境一体化治理思路,已经成功在安徽、重庆、黑龙江、山东等多个地区落地实践,助力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公司当前的战略布局、主营业务与上述新兴产业联系密切,正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技术方案,公司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三大主营业务,加强产品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板块:推进实景三维模型应用技术研发,实现点云数据处理、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整体预处理,支持自定义规则进行建筑模型智能单体化提取;推进基于遥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要素提取技术研究,提高了解译效能,降低了遥感数据处理成本。地下管网板块:持续推进管道清淤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工艺的改进方法研究,优化工程施工的技术和流程;进一步提升排水管网检测评估及修复能力,推进管道检测影像智能识别系统,试验研究管道健康缺陷多手段诊断技术。智慧城市板块:一方面,加大核心业务数字应用场景研究,推进燃气管网安全监管平台、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与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排水专项软件等产品升级迭代;持续优化海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调度技术、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排水管网模型技术和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积极推进研发成果国产化适配,自主研发的正元自主二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新通过4家国产操作系统、3家国产数据库、3家国产中间件和3家国产CPU芯片厂商的兼容性认证,同时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CNAS)的性能测试,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国产信创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抢抓机遇加快新行业新产品研发,拓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结合公司在排口监测、耕地保护、违建调查、垃圾监测、森林防火业务需求,开展智能遥感解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初步实现从遥感图像样本集标注、算法优化、模型训练、结果预测的智能解译技术全流程;积极融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开展数字孪生矿山新产品研发,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承建全国找矿突破调度指挥系统编码开发项目,以三维地理信息+地质大数据技术推动地质调查现代化发展,激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效能,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正元力量。进一步拓展完善城市安全领域产品体系,开展智慧防震减灾新产品研发,研究震害风险评估及损失预评估方法技术、风险精细化情景构建算法,逐步提升抗震救灾领域产品的成熟度;面向化工园区生产安全领域,开展危化品泄漏、扩散、火灾、爆炸模型新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进展。拓展研发林草一张图产品成果,支撑新疆博州林草资源的高效管理。开展地理信息+水生态新产品研发,通过水生态数据治理、遥感和无人机水环境问题识别及全域水生态多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建设,利用地理信息及多源数据分析,结合水环境数学模型,实现水生态数字化监测、预警、处置、评价的全过程管理,解决了水生态相关数据碎片化、问题感知能力弱、异常溯源难等难题;开展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与安全风险预警平台研发,初步构建供水管网模型,形成供水漏失监测系统,实现供水监管单位对漏损管控与安全风险预警管控的信息化监管需求,提升监管效率,加强供水风险识别和管控,有效防范供水安全隐患。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基于已有的18项核心技术,进行了海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调度技术、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排水管网模型技术和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技术的迭代升级;同时拓展研发数字孪生矿山地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孪生水利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模型、危化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和智能遥感影像解译4项新核心技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大数据中的时空数据,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呈多元化增长趋势。正元地信作为长期扎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企业,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公司在时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体系和业务领域覆盖了从数据采集、处理到应用的全过程。近年来,公司在技术和业务方面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形成了以智慧管网、智慧地下空间、智慧市政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行业应用产品,为其业务向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这种全方位的技术实力,使得正元地理信息在行业内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经过长期的地下空间特性研究及相关业务实践,公司在地下管线探测、地球物理探测等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业务优势。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公司构建了包括地下管网数据采集、清淤、健康检测、评估和修复全链条服务技术体系和业务能力。这种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使得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客户的综合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基于该细分领域的技术和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中的应用,自主研发井盖智能报警器、井盖监控预警数字化管理平台、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形成了“四措并举”的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解决方案为代表的技术体系;以公司研发的基于CIM+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园区安环应急一体化平台、园区封闭分区人员管控技术、化工园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技术等技术产品为基础,形成了以数字孪生技术特色的智慧化工园区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在城市治理、防震减灾、绿碳园区运营等方面也有相应成熟解决方案。为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司自主开发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正元三维GIS平台GeniusWord和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平台。实现了GIS、RS、GPS、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国产化替代,形成公司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新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编标准14项,其中:牵头国家标准1项,参编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7项、地方标准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9项;发表论文36篇,其中中文核心8篇;获得科技创新奖10项,其中正元数科公司“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数科公司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两项科技成果经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专家评价,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国内大型的航测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运营服务商,在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公司还是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体现了公司在国际地理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2023年,公司位列全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第11名,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第52名,易智瑞合作伙伴网络金牌认证合作伙伴,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突出贡献单位,充分证明了公司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

  公司充分利用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双百企业”改革的政策优势,不断探索和完善新商业模式,形成与地方资源深度融合,快速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同时,为公司拓宽业务来源,补齐业务短板,优化业务结构,实现业务协同,加快公司进入快速成长领域。2023年,投资成立福建海丝正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数字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等,实现福建、河北等地区成功落地见效,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样板。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新的动力。

  公司持续保持较强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研发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共有研发人员299人,占职工总数的13.51%,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持续的创新使公司能够保持技术领先,保证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具有领先优势。

  综上所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优势、全产业链业务优势、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以及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优势等方面。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使其在地理信息以及智慧城市行业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公司所属行业竞争激烈,部分项目招投标延期,新签合同额持续减少,收入同比下降导致出现经营亏损。如果未来公司市场拓展不力或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订单取得不及预期。同时可能受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未持续好转、逾期应收账款占比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研发投入的业绩转化未达预期以及项目成本管控不力等因素影响,有可能面临业绩持续大幅度地下跌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业务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果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或者市场战略性布局局限,可能会降低市场份额,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面临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要求公司对核心竞争力风险保持高度敏锐性和适应性,否则可能被市场淘汰。然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综上所述,地理信息行业和智慧城市行业在发展中均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公司需加强市场调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合理规划产能和投入,并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公司不仅需要与传统测绘类企业竞争,还需要面临一些具有测绘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向政府服务领域延伸的挑战。目前,互联网公司的测绘资质主要服务于自有的互联网平台,为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地图导航服务以及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物流、车联网场景的高精度地图服务。而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是面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包含地理时空数据的图件、数据库、软件,两者的细分业务和客户群体不同。但是未来不排除具有测绘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向政府提供服务的可能性,如果未来互联网企业业务向政府客户延伸拓展,会加剧行业竞争,对公司业务开展及客户拓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众多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进入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市场,包括各省市的规划院及测绘院、各类企业。目前虽然地下管线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地下管线领域做到全产业链服务的企业并不多,掌握管线运维以及检测、修复技术的企业将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未来如果公司不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不能维持产业链较完整的优势,则可能无法保持在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领先地位。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行业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同领域的企业参与其中。公司在燃气、排水、供水、热力等市政管网设施的智能监管与安全预警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公司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也在不断拓展、延伸,未来将不可避免地与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竞争。如果公司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市场拓展方面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动态变化,公司可能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影响公司的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公司发展定位为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建设服务商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未来将着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分为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建设期结束后运营服务具有持续时间长和周期性绩效考核的特点,如果不能提供及时高效的运行维护、平台升级、技术咨询,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收益不确定的风险,从而对公司进入运营阶段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目前客户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政府下属单位,这类客户付款审批流程较长,回款速度较慢,导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占用营运资金。虽然政府部门客户应收账款的收回有可靠保障,但仍然存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23年公司应收款项总额下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实现净流入。未来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较大的应收账款规模将占用大量营运资金,公司有可能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风险。

  传统地理信息行业需求主要来源于政府,因此,政策风险成为行业重要风险之一。由于测绘行业在国家建设和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政策风险也属于测绘行业风险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当前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造成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此外,产能过剩的隐患亦需警惕。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行业吸引了众多行业巨头的关注和投资,包括互联网公司、通信行业巨头等。这些巨头的加入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风险。产能过剩意味着市场上存在过多的供应,而需求无法与之匹配,这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最后,智慧城市行业还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要求智慧城市行业保持高度敏锐性和适应性,否则可能被市场淘汰。然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综上所述,地理信息行业和智慧城市行业在发展中均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公司需加强市场调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合理规划产能和投入,并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公司基于地理信息数据,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运行管理及水环境治理开展运营服务,与国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力度、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未来如若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如公司未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短期内将承受一定的经营压力。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行业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技术方面,随着无人机、遥感、GI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业务领域方面,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也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各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未来,技术驱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三维测绘技术等的不断进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将更加高效和精确。同时,高精度定位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创新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引入将使得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加智能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跨界融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将与其他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如与智慧城市、智能城管、环保等领域的结合,为这些领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这种跨界融合将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同时,行业内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提升服务质量,以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和新型智慧城市为主营业务,坚持聚焦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安全智慧化和高质量水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围绕主责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国家区域发展和专业特色规划市场布局,围绕全产业链优势精耕细作,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推进转型升级。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总抓手,统筹兼顾处理好目前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融入资本市场发挥国有资本效能,充分利用资本运作补齐高水平发展短板,放大企业价值,不断改革创新推进外部业务和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持续研发投入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地上地下全空间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的发展目标。

  2024年,公司将聚焦质量效益,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着力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聚焦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发展活力动力;聚焦转型升级,着力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风险管控,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

  1.全力推进完成年度经营指标。按照国资委确定的“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预算目标,2024年利润总额预算为7,000万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6%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5.5%,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进一步提升。

  2.全力推进亏损企业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抓好督导和考核,根据相关单位治理成效逐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把脉问诊”,开具“药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坚持靶向发力,找准亏损“病根”,对症下药,“一企一策”制定治亏方案,从经营质效提升、项目管理优化、重点项目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应收账款清收、队伍规模压控、业务布局调整等多方面明确具体治亏措施,全力做好增收节支,打好治亏攻坚战。

  3.全力推进资本运作步伐。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整合行业优质资源,积极研究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获取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扭转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的局面;积极推进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股东),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决策效率。

  4.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系。首先,完善数字科技研究院运行模式,根据各经营单元特色优势设立分院,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发挥优势互补,形成研发合力,构建高效协同的研发体系。其次,加强产业科技战略研究。聚焦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科技战略研究,加强与相关部委、研究机构及行业学会协会对接,深化相关政策及标准研读,实时发布政策解读报告;积极参与国标、团标编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外部行业专家交流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照全过程一体化协同管理的目标,研发时空智能操作系统,打造地上地下全空间统一的智慧城市、数字化的经济建设时空智能底座平台等基础平台和应用场景。

  5.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完善薪酬体系、绩效管理体系,深化“量化考核、业绩定薪”机制,强化工资与效益联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深入推进市场化用工,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价值指数为基础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照人均创收加强用工规模管控,提高人员规模与效益规模匹配度,不断提高人均创利水平;持续深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提升人才队伍质量;以推进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中长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骨干核心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牢牢抓住数字化的经济风口,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机制,积极融入国家“数据要素×”行动,从数据资产运营开始,向全面数智化转型迈进,弯道超车,助推公司转型升级。测绘地理信息板块逐步降低传统测绘业务占比,在稳步提升航空摄影及摄影测量数据加工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深化延伸卫星遥感数据市场及应用场景,变数据采集优势为应用优势;地下管网板块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抢抓发展机遇,深耕地下市政、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等业务板块,深化城市更新、城市体检等业务的开拓布局。专题研究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产入表相关政策规范。加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升级。

  7.坚持有现金流的利润,持续强化“两金”压控,有效防控资金风险。继续做好应收账款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严格执行公司项目风险管控相关规定,加大应收账款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

  8.坚持健全内控体系,持续推进法治建设,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以内控有效性自我评价和监督评价为基础,结合信息化建设,持续优化内控体系,提升内控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执行效果;以健全三道防线为根本,深入推动各负其责、具体实施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管业务必须管合规”的基本理念。同时,坚持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减存量遏增量,有效防控履约风险.

  9.坚持系统方法和底线思维,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统领,有效防控安全环保风险。以“强管理重现场促提升”为目标,狠抓三项基础管理提能力,狠抓现场标准化上层次,扎实做好应急管理,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与考核,大力提升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质效,确保安全生产各项任务目标完成;持续加强职工节能环保意识培养,认真做好职业健康防护,积极落实碳达峰要求。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卫星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正元地信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