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地,整齐有序的白色菌棒铺满田间地块,丰盈亮泽的黑木耳缀满菌棒,乡民们抢抓晴好气候,在田里繁忙采摘。
黑木耳不只养分丰厚,口感鲜美,被誉为“素中之荤”和“素食之王”,更因其成长周期与水稻培养完美错开,成为了菌粮轮作的最佳拍档。乡民们无需再为秸秆处理而烦恼,反而能运用“冬闲田”这一名贵资源,完成“一田双收,一季两利”,实践做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每年4月至9月种水稻,10月就用抛弃的秸秆来种木耳。这种菌粮轮种的办法,既不耽搁种粮食,还多赚了一份木耳的钱,真是一举两得啊!”淤上乡乡民王贵安表明,这两年靠着菌粮轮作收益翻了两番,赢利添加超5万元。
现在,淤上乡已开始构成“秸秆收回-菌棒精制-木耳培养-商场出售”的完善闭环工业链,收回秸秆约150吨,培养黑木耳40多亩,产值达200余万元。
与此一起,在淤上乡政府的大力推进下,石坝村的秸秆基料化低碳循环工业园项目现已顺畅开工,估计今年年底就能正式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到时,可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大街)超9000亩稻田的秸秆搜集、破坏,后续菌棒制造等过程大大加速。园区高效出产的菌棒辅料,不只能满意本地黑木耳工业的旺盛需求,还能远销至更宽广的商场,惠及更多的木耳培养户。一起,新工艺的引进,将繁琐的套袋、打孔等操作变得简便易行,让乡民们愈加省心省力。
值得一提的是,淤上乡经过加强“三支部队”建造,依托科技特派员、星期天工程师机制,联合庆元县食用菌管理中心展开优质高效黑木耳新品种选育课题,试种的5号新品种木耳菌株在产值、耳片、肥厚等方面均优于其他菌种,让农户的收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淤上乡采纳的‘稻-耳’水旱轮作培养新模式,充沛的运用水稻与黑木耳不同时节的成长优势,有用运用‘冬闲田’,为完成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拓荒了新的开展途径。”淤上乡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明,未来淤上乡将持续坚持绿色开展理念,全力开展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完成农业出产的可持续开展。